找到相关内容200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周叔迦:八宗概要(1)

    涅槃经》,于是佛性之谈一时风起。成实、毗昙、三论各家无不盛谈佛性,且有涅槃师或涅槃宗之目。吉藏《大乘玄论》卷三列举十一家异说,其中说:“以第一义空为正因佛性者,此是北地摩诃衍师所用。”这是当时三论师的...智慧是谛。有人以为境智都不是谛而诠示理的言论是谛。有人以为综合理境智文才是谛,单独一项不能是谛(《大乘玄论》卷一)。就古三论师来说,多半以境为谛。僧馥(罗什弟子昙顺的弟子)《菩提经注》序云:“夫万法无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464550.html
  • 汉传佛教经律论概要

    钵伐多国正量部学者学《成实论》。   以上成实师的著述皆散佚不传,现在能参考的疏释有隋慧远的《大乘义章》、《维摩经义记》、《十地经论疏》,唐吉藏的《大乘玄论》、《三论玄义》、《三论疏》的零散记载,...起)二种(《大乘玄论》);有时把佛性分为理性(隐时)、体性(显时)、缘起性(用时)三种(《四论玄义》)   (2)北道地论师   菩提流支(译为道希),北天竺人,约508年来到洛阳,住在洛阳御道街...

    李尚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65964783.html
  • 批判与回应——略论中观应成派对唯识学三自性思想的批判

    批判。吉藏将二谛作为教门,在《大乘玄论》卷一中提出以下五条理由:(一)、对实理明二谛是言教,因为真理只有一个,并非有两个,非有非无为中道之实理,现在对众生说有说无,只能是施设的教法。(二)、对佛、菩萨等...有俗谛、无真谛是教。   吉藏以为经论中佛、菩萨都说二谛是言教,《大乘玄论》卷一举有一经一论为据,《中论·观四谛品》说:“诸佛依二谛,为众生说法。”所以二谛为言教;《摩诃般若经·具足品》说:“菩萨住...

    海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75577109.html
  • 感念自然——生命的平等与体认

    如是观智,是名佛性。”《净名经私记》中讲:“(佛性)体遍虚空,同于法界,畜生、蚁子、有情、无情,皆是佛子。”《大乘玄论》中说:“不但众生有佛性,草木亦有...上的古代楼兰等城郭文明,也都被飞舞的黄沙覆盖了。本来,在汉、唐时代仍有辉煌文化的楼兰国,在法显、玄奘等高僧游记中都有详细的描述。那里的大乘佛教兴盛,商业发达,一派欣欣向荣,是一个让人向往的绿洲王国。...

    刘元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3346621.html
  • 析僧肇《不真空论》的性空观

    高度评价。以“诸法性空”为主要宗旨的三论宗,其创始人吉藏在《大乘玄论》中说僧肇“可谓玄宗之始”,等于把僧肇奉为三论宗的初祖,足见僧肇性空说对三论宗渊源之深。明末藕益智旭认为僧肇性空思想最为契合原经精神,...,就可以达到“即万物之自虚”的妙趣,体认“当体即空”,也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。也就是说,如果从本质上把握了这种性空思想,就可以很容易地把佛教大乘思想的出世与入世不二圆融起来。他的性空说的最终落脚点,也就...

    欧阳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1447637.html
  • 南北朝佛教史

    南北朝时盛极一时。据吉藏《大乘玄论》卷三记载,南朝讲“佛性”者有十一家之多,当时义学者流无不讲“佛性”。   □印度人,刘宋元嘉十年至建业。据《历代三宝纪》卷十一载,《善见律毗婆沙》十八 卷是永明六...良耶舍译出《观无量寿佛经》等,对于净土教的传播产生莫大助益。求那跋摩译出《菩萨善戒经》,为大乘戒法传至南方之始。僧伽跋摩□译出《善见律毗婆沙》,为今日佛教史上研究佛陀涅槃年代的重要根据,另译《杂阿毗昙心论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4551844.html
  • 谈佛陀的耳根修行观(中)

    藏”。  一样是“四句”的翻版,《大乘玄论》云:“真谛之理,绝四句百非。?吉藏在《三论玄义》中云:“牟尼之道,道超四句”、“道为真谛,而体绝百非。”?所有的“自然”、“因缘”都是戏论罢了!中道的般若...指耳根对声境时,即产生耳识,但能闻声,未起分别,纯粹是一种了别声境之识。《品类足论》卷一云:“耳识云何?谓依耳根各了别声。”?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》卷二亦云:“耳识者,谓依耳缘声,了别为性。”?这个“...

    陈由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5260043.html
  • 环境保护:佛教的自觉认知与践行事迹

    世纪[M]。苟春生等译。国际文化出版公司,1984。   [4]《大正藏》卷四六。   [5] 吉藏:《大乘玄论》卷三。   [6]《灵岩山寺下院放生池附设放生会缘起碑记》(民国二十五年)。  ...佛性观   万事万物不仅是我们人类生存之依靠,而且作为生灵之一,他们虽然不具有如同人类的情感,但却有着与人类一样的生命与佛性。对此,大乘佛教提出了“无情有性”说,以为没有情感...

    陈建勤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5762627.html
  • 《妙法莲华经》“十如是”研究

    》册四十二。  24.《三论玄义》,(隋)吉藏撰,《大正藏》册四十五。  25.《大乘玄论》,(隋)吉藏撰,《大正藏》册四十五。  26.《法华玄论》,(隋)吉藏撰,《大正藏》册三十四。  27.《...元魏)勒那摩提共僧朗等译,《大正藏》册二十六。  12.《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》,大乘论师婆薮盘豆释,(后魏)菩提流支共昙林等译,《大正藏》册二十六。  13.《高僧传》,(梁)慧皎撰,《大正藏》册五十...

    黄国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20463630.html
  • 六祖慧能的佛性论思想

    ”的问题,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。当时佛教各家纷纷著书立说,阐述对于佛性的看法。据唐代吉藏《大乘玄论》所举,当时南北各家对于佛性的各种主张,有十多种,可见当时对于佛性论的关心。   唐代,...曾讨论过心性问题,如大众部、分别说部等就主张“心性本净”说,而这个本净之“心”,实际上就是真如、如来藏,或者说是佛性。   到了大乘佛教时期,如何修行...

    业露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1665636.html